2025年7月17日下午,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接峰应邀为必威官方首页官网第八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作专题讲座,主题为“主体在场:影人年谱的微观叙事与影史重塑”,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陈卫华教授主持讲座。

陈接峰从微观史的背景切入,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主要依赖宏观叙事框架,然而这种模式往往忽视了影人个体的生活经验、社会交往和创作实践,导致历史叙述中主体性的缺失和细节性的贫乏。因此将微观史融入电影史研究,能够使影人作为历史中的能动主体得以被重新看见,并推动中国电影史叙事朝向更加立体、多元和在地化的方向转型。陈接峰重点指出微观史需要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其一,如何通过影人年谱揭示影人在电影史中的能动性与历史在场?其二,个体生活经验、社会网络、思想表达如何参与影史建构?
随后,陈接峰进一步阐释了微观史研究的基本逻辑——“主体在场”逻辑,这是在影人年谱研究中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术主张,强调影人不是被动的历史素材,而是历史进程中具有能动性的参与者和塑造者。影人年谱的编纂不仅要关注其作品本身,更应重视个体所处的生活语境与创作动机,将影人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语境之中,理解其选择、实践和叙事背后的深层逻辑,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还原影人的主体性和历史在场感,使电影史研究回归历史现场,呈现出更为立体和真实的历史图景。
年谱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人物生平事迹或事件发展过程的文献形式,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系统性。陈接峰围绕时间线的梳理与重构、人物研究的深化、事件研究的系统性、文化与社会研究的拓展、年谱编纂的方法论意义共五个方面具体剖析了年谱作为方法论的实施路径。陈接峰认为,“主体在场”是把握电影的一种方式,影人年谱不仅是电影史研究的独特工具,更是通过“主体在场”这一概念重塑历史叙事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历史叙事的宏观框架,将个体的具体存在与主动作用置于历史建构的核心位置。
陈卫华总结时表示,陈教授以深远的学术视野与扎实的实践经验,为师生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电影史研究视角,激发了学员们对影史研究方法的深入思考与学术探究的热情。
(文:朱琪,一审:王作剩,二审:蒋伟,三审:段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