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上午,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薄一航应邀做客必威官方首页官网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带来一场以“电影中的‘计算’”为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必威官方首页官网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李佳龙老师主持。

薄一航首先从人文科学研究范式的拓展讲起,清晰梳理了从“人文计算”到“计算人文”的发展脉络,并深入剖析了两者的核心差异。她强调,“计算人文”以人文问题为核心,以人文对象为研究目标,通过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文科学问题,借助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手段或工具去解决所发现的人文科学问题。随后,引入周以真教授对计算思维的经典定义:“计算思维是设计确切表达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使解决方案能以一种信息处理代理可以有效执行的形式来表示。”她进一步阐释了计算思维的四大核心方法:抽象与概括、分解思想、算法设计、自动化与智能化。
谈到从“计算人文”到“计算电影”的电影研究新范式,薄一航认为“计算电影”是数字人文领域中一个新的重要分支领域,它以电影数据本体、电影创作与制作过程以及电影市场与电影观众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算法设计、机器学习、知识工程等计算机科学的相关技术,旨在优化和改进电影制作的流程与方法、提高电影创作的效率与质量、拓展电影作品本体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通过自动的、智能的以及人机协同的模式赋能传统电影研究、电影创作与制作的环节,超越人力的自然局限,开拓电影艺术的全新研究范式。

薄一航还深入分析了从胶片时代到后数字时代电影的可计算性,提到专业名词“计量电影学”时援引杨世真教授的定义:“计量电影学旨在对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别(或地区)、不同导演的影片做形式元素的基因测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去发现各种常量与变量,为认识影片形式特征变化与导演风格对比提供新的方法与观点。”她指出,在数字代替胶片时代之前,计量电影学的主要研究都还围绕着镜头剪辑而展开,所使用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也大都以手工、人工计算为主。而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计量电影学的研究方法、对象和思路均发生了深刻变革。
讲座尾声,学员们仍沉浸在薄一航构建的知识图景中,积极就各自电影相关的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进行提问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她还特别分享了如何在无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情况下,将人工智能有效应用于艺术与电影项目。李佳龙老师高度评价本次讲座,认为在时代浪潮下,将理工科思维融入艺术学科是一次创新且成功的尝试。他鼓励学员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方法论,以拓展学术视野与实践边界。
(文:朱琪,一审:王作剩,二审:蒋伟,三审:段晓菲)